2024年4月11日,由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學會和一味書院主辦的《風濕月月壇(第10期)—抗磷脂綜合征APS與免疫心臟損害》于線上成功舉行。本次論壇由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談文峰教授擔任大會主席,北京協和醫院趙久良教授、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嬙教授作為講課嘉賓,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林進教授、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趙彥萍教授作為本次大會的討論嘉賓。
談文峰教授致辭
談文峰教授首先表示非常高興與各位同道、各位專家線上相見,參與到本次風濕月月壇中,本期的主題是“抗磷脂綜合征APS與免疫心臟損害”。很榮幸,今天邀請到了兩位專家作為授課嘉賓及兩位討論嘉賓。APS和心肌/心臟損害,大家關注得并不多,希望通過本次會議,可以拓展大家的思維,收獲新的認識。
演講嘉賓趙久良教授
講題:APS相關心血管損害
趙久良教授闡述了抗磷脂綜合癥(APS)近年來的新認識及其在心血管損害方面的特性。呼吁更多風濕科醫生和心血管醫生重新認識抗磷脂綜合征,將其視為一種像狼瘡一樣,以磷脂抗體為核心標志物,累及全身各個臟器損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趙教授首先介紹了深靜脈血栓PE(DVT)和動脈血栓事件(ATAE)的發病特點和影響因素,其次討論了微血管病變(MS)的診斷和治療。MS是一種炎癥性血栓瀑布,7.5%的人群患有這種疾病,表現為多臟器損害、炎癥等。目前新的分類標準,通過結構域分析臨床表現,將MS分為動脈、靜脈和微血管等類型。
對于抗磷脂抗體相關瓣膜損害,往往起病隱匿,病變早期臨床可無明顯相關癥狀和體征,多數患者出現瓣膜嚴重損害或者動脈血栓事件篩查病因時才發現。通常經胸骨超聲心動圖或者經食道超聲心動圖即可證實。其具體發病機制未明,可能的機制考慮受累瓣膜在免疫復合物沉積損傷基礎上繼發纖維素-血小板栓子形成。治療方面盡管規范抗凝或者抗血小板治療,瓣膜病變有可能仍然會持續進展,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效果亦不明確,1/3患者會最終需要外科手術干預。
最后趙教授指出APS不僅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,還涉及到心肌受累、血管和冠脈等多個方面。同時強調了微血管病變的重要性,并提出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考慮抗炎治療、改善內皮、抑制抗體產生等多種方法,對未來探索趨勢進行了展望。
演講嘉賓王嬙教授
講題: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從系列病例看APS心臟損害
王教授分享了國內外最新進展,包括APS心臟損傷的流行病學特征、瓣膜受累情況、心功能不全、心腔內血栓等。強調狼瘡抗凝物會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,導致內膜損傷,抑制內皮細胞一氧化碳合成酶,導致一氧化碳產生釋放受損,從而導致內膜增殖和肺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,最終缺血樣改變和心肌纖維化。
然后跟大家分享了狼瘡抗凝物與APS心臟損傷的研究進展,狼瘡抗凝物可能會導致缺血樣改變及心肌纖維化,從而使得心臟功能失調。APS瓣膜損傷的特點,包括無癥狀的臨床癥狀和非常嚴重的心衰表現。狼瘡APS的心臟損傷仍是以瓣膜病變作為主要的一個特征,與原發APS心肌損傷的抗體類型不同,主要以LA為主。在APS患者心臟瓣膜病的診斷與治療中,對于心臟瓣膜病,需要排除風濕熱和感染性心內膜炎,因為它們與APS的心臟瓣膜損傷相互交織。另外,APS患者很少發生瓣膜鈣化,但需要關注瓣膜狹窄的表現。
王教授用多個事實案例講述APS導致的心臟損傷以及如何診斷與治療策略,APS心臟損傷早期識別是改善患者愈后的關鍵??鼓委熓腔?,激素和免疫制劑治療同樣重要。對于冠脈疾病患者,需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,如槍氯葵。對于心內血栓患者,強化治療如RAR,肺高壓需抗凝和取栓,風濕科醫生需加強激素和免疫制劑治療。同時呼吁多學科整合與免疫因素的重視,如何更好地利用MBT平臺和MDT,以及如何宣傳免疫因素的重要性。王教授提到,過去心血管心外科、血管外科和心胸外科的大夫們曾問過是否有必要查抗體,而現在應該關注抗凝療程的核心觀點。此外,王教授還討論了血栓事件常規檢查的重要性,如磷脂抗體檢測,認為這不僅有助于判斷血栓事件的性質,還能更好地挖掘和治療。
【專家觀點薈萃】
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林進教授:感謝談教授的邀請參與本次風濕月月壇,兩位教授分享了很多前沿的信息。風濕免疫疾病多涉及多系統損傷,今天的主題是抗磷脂綜合征及其心臟損害,包括心瓣膜,血管,心肌等等,我們兩位教授對此都展開了深入的講解。我覺得主要涉及到兩個問題,第一是如何在這樣的病人當中識別出其可能跟免疫有關,可能跟抗磷脂綜合征有關。第二在我們已有的免疫病中,如何預防或者早期識別病人可能會有心臟的損傷。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。另外在有些地方,隨著臨床醫生對于流產和血栓的認識加深,有想到要進行相關抗體的檢測,但是他們的磷脂抗體和狼瘡抗凝物可能還做的不標準,或者說有些還不具有十分的可及性,這一點也是值得思考的。此外在治療的過程當中,我們也經常會發現,病人對于很多數字的關注,使得我們對于這些治療的達標,除了抗凝和抗酸之外,需要對于這些抗體進行更深入的思考。另一點,我們要多利用MDT平臺交流,重視這些免疫的因素可能不單是抗核抗體或者抗磷脂抗體,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抗體。比如涉及到肺動脈高壓,我們需要和心血管的醫生溝通,但是在這個過程中,并沒有很好地給心血管內科醫生進行普及,反而是血管外科和心胸外科的醫生進行了更好地普及,這一點是覺得比較遺憾的。
Q:我們如何提煉核心內容給到其他科的醫生開展抗體檢測?
A:北京協和醫院趙久良教授:首先要意識到抗磷脂抗體陽性后需要找到其陽性的原因,這是抗凝療程的核心。還可能有更多復雜的原因,不完全統計20-30%的患者會合并其他并發癥,比如腎功能異常,血小板減少,其他臟器血栓。我們最后提煉出一點給其他科的醫生,如果有明確血栓事件、非典型血栓事件、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減少,均建議進行抗磷脂抗體檢查,最后由風濕科醫生判斷是一過性的,還是需要進行治療。
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趙彥萍教授:首先感謝談教授邀請參加本次會議,會議主題內容非常新穎,對于我個人而言收獲很大。之前對于抗磷脂綜合征的關注較少,通過本次會議更新了很多理念,它不只是獲得性的易栓癥,也可以說是與狼瘡類似的抗體不一樣的一種自身免疫病,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理念的更新。此外,于這類疾病的心臟損害,涉及多個方面,我們平常可能關注到的主要還是像心梗以及血栓事件,通過王教授的授課也提示臨床醫生瓣膜損害也是值得關注的一部分,比如冠脈的問題、微血管病變以及心肌損害等。
Q1:在我的日常工作中,對于病理產科的咨詢最多,有很多疑問想跟幾位專家交流一下。很多患者在備孕過程中,常規篩查出抗磷脂抗體陽性,但是沒有任何血栓表現,也沒有血小板減少,也就是沒有我們所提到的病理妊娠,很多都是初次備孕要求進行相關的免疫學檢查,除了磷脂抗體陽性則其他免疫學指標均正常,這樣的患者應該如何處理?
Q2:對于抗磷脂綜合征患者的治療而言,更多的是進行抗凝治療,那么對于普通患者是否需要聯用免疫抑制劑呢?
Q3:對于一些不典型的抗磷脂抗體,它的檢測價值到底有多大?
北京協和醫院趙久良教授:
A1:首先在育齡期女性中有千分之一會出現免疫妊娠,這其實是一個很龐大的人群。對于抗體陽性的病例而言,如果不干預,其妊娠成功率只有30%,干預治療后可以達到70%,這就意味著我們風濕科有義務將這些患者摘選出來給予治療,治療后其與健康人一樣進行正常的妊娠。但是有一個誤區,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篩查,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進行阿司匹林、肝素等治療。在這些人群中對于臨床疑診的患者、35歲以上的高危人群我們建議進行篩查,降低一些相關風險。
A2:建議一定要進行人群分層的,有些人只需要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,有些人需要阿司匹林和肝素,預防量的肝素都不一定夠,這一點現在還遠遠沒有很好的答案,但大趨勢是絕對要分開分層去處理。
A3:非標磷脂的陽性率,我們統計大概在5-10%之間,但是非標磷脂抗體不一定真的可以解決這5-10%的問題。主要在于目前的這些抗體的檢測都不是很規范,很多都沒有證,目前只有抗磷酰絲氨酸抗體和抗β2糖蛋白1結構域1抗體有證,對于其他的非標準抗磷脂抗體而言,更多為科研應用參考,價值就不高。
最后談文峰教授對本期風濕月月壇進行了總結,非常榮幸今天和各位教授在線上相聚,各位專家激烈的探討提高了我們對APS的認識,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來提升,感謝所有專家精彩的交流。